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视点>>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村庄社会建设促精准扶贫

时间:2017-09-08 作者:姚茂华  黄斌欢  点击:[]

  村庄社会建设促精准扶贫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贫困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过程中,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是扶贫开发的题中之义,更是精准扶贫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必由之路。

 

  社会建设推动扶贫开发

  村庄及地方因素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早已受到充分重视。当代的人类学家总结出“社群理性”、“村庄联结”、“村庄团结”等中层概念来描述这一现实。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用“村庄社会建设”这一概念来指称这些对象。这些概念,正类似于人类学家芮德菲尔德所提出的“大传统、小传统”,揭示了村庄本身所具有的自成一体的行动逻辑,与国家、大范围市场等普适性逻辑之间存在差异。这种逻辑不仅是外部资源注入村庄时所应尊重与遵循的重要原则,更是村民在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所面对的现代性世界时的内在支撑。这种地方逻辑与国家逻辑的总和,才是我们所谓进入现代化时代的“民情”的全部。

 

  陆学艺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在对以跨越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武陵山区为代表的贫困山区进行长期田野观察及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扶贫开发需要放置在社会建设的框架内进行。这一论断,契合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思路。

 

  麻阳试点:精准扶贫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

  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矛盾一直以来就十分突出。2013年,地处武陵山区腹心地带的湖南麻阳县开始试点探索新方式。该县石羊哨乡谭公冲村试点推行村级扶贫贷款担保平台,用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银行资本105万元投入产业开发,发展半夏产业268亩,使当年贷款的68户贫困农户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在此基础上,金融扶贫在全县推开。目前,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工作已完成,评级覆盖率达100%,通过信用评级对21706户贫困农户进行了授信,授信率达86.6%,授信金额4.65亿元。

 

  建立以国家扶贫资金为代表的外部资源投入与村庄内在逻辑之间有机联结的关键机制是“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制度。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量身定制的评级授信系统,改原有8项评级授信指标为诚信度、年收入、家庭劳动力3项指标,以村庄力量为主导进行评价,具体由村里“五老”代表、驻村干部、乡村干部、农村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等组成评级授信小组,进行量化计分,确定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对有不讲诚信、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的人不予授信。在此基础上,将以各级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扶贫基金作为担保金存入农村信用社,然后信用社按照担保金的5—8倍给予村级授信总额,同时免去贷款的抵押、担保程序,并辅以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及财政利息补贴。这有利于引导村民将所贷资金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并可有效解决贷款难的问题。由于村民贷款事实上所使用的是村庄社区的集体信誉,村庄内部伦理自发形成对贷款农户信用审查、贷款用途及到期还款监督程序,使得坏账率大大降低。小额贷款由是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造血点。

 

  原文网址:http://www.cssn.cn/shx/shx_sxk/201601/t20160106_2813458.shtml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新葡的京集团8814(中国)股份公司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